在9月1日的“开学第一课”上,大学外语教学部多位教师同步开讲,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拉开序幕。为进一步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9月2日14:00,大学外语教学部在励智楼202室组织“开学第一课”听课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朱红莉、熊风、罗清三位教师分享教学思路,教学部全体教师参加,共同研讨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研讨会上,三位主讲教师依次阐述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思路。朱红莉老师就其《通用英语B(3)》课程进行了说课。她围绕课程介绍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秉持“主题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结构化讨论、多模态材料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The true value of education”,在深化知识理解的同时同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熊风老师则分享了他在《通用英语A(3)》课程中的授课思路。他以学术词汇的语境化应用、特定语法结构的精讲多练为重点,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或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语言知识的实践转化与即时反馈,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罗清老师采用了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以《通用英语A(3)》课程内容为重点,将线上预习与线下深度互动相结合。其课堂环节围绕小组协作解决问题、成果展示与peer review(同伴互评)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与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形式新颖。
在随后的评课环节,与会教师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对三堂课进行了深入点评与研讨。雷黎主任充分肯定了三位教师的充分备课与鲜明教学特色,特别赞赏了朱红莉老师对课堂的思维深度与节奏的把控,以及熊风老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调动,同时建议在注重内容深度的同时进一步关注不同基础学生的接受度,适当探索分层任务设计。胡蓉老师指出,三位教师的课堂均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如学习通的使用,并建议可进一步探索技术工具在过程性评价和数据反馈方面的潜力,以更精准地指导教学。王杨韧老师表示本次观摩活动让自己受益匪浅,他高度认可熊风老师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及罗清老师新颖的教学模式,同时建议在小组合作等活动中进一步优化评价机制,清晰体现个人贡献与团队成果的结合,从而更好地激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
本次“开学第一课”听课评课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与学习平台。通过授课教师的精心展示和评课教师的坦诚交流,不仅分享了优质的教学经验与方法,更共同明确了教学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的方向。全体教师一致表示,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文/梁伟 图/谢萍 一审/辛梦娇 二审/姜玲玲 三审/周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