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扎实推进数字教材建设与申报工作,9月30日上午,通识教育学院中国语言文化教学部在体育馆107室组织召开了数字教材建设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特邀高等教育出版社潘斌老师进行权威解读。
会议伊始,通识教育学院艾艳红院长首先介绍了研讨会背景。她指出,教学部负责的《写作与沟通》课程,凭借其扎实的前期基础和广泛的通识覆盖面,从全校课程中脱颖而出,获荐申报省级数字教材立项,其强调:“这既是学校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潘斌老师为与会教师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数字教材建设指导。潘老师开宗明义地指出,数字教材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并系统阐释了其深层内涵。他强调:“数字教材绝不是简单地将纸质内容扫描为PDF,而是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经正式出版的新型教学载体。”在此基础上,潘老师将数字教材的发展归纳为四个递进层次:从静态电子书构成的“基础层”,到融入多媒体资源的“多媒体层”,再到支持人机交互与智能对话的“交互层”,最终发展为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集聚层”。在讲座最后,潘老师重点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自主研发的“原创数字教材平台”,从技术架构、功能设计与生态构建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该平台的创新价值与应用前景。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数字教材的出版模式、版权归属、资源整合与技术实现等具体议题,与潘老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潘老师也针对各类问题逐一作出细致解答。
本次研讨会内容扎实、针对性强,现场氛围活跃,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不仅为接下来的省级项目申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路径,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们投身教育数字化变革的信心与动力。(文/韩颖 图/余婉芊 一审/余婉芊 二审/邓宗林 三审/周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