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人工智能与学术研究深度融合新路径,助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6月10日下午,大学数学教学部在格物楼105室举办“AI赋能科研课题申报”专题学习会,会议由教学部副主任史亚丹主持。
会上,参会教师集中学习了倪锦诚教授的专题视频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AI技术对科研范式的革新作用,重点介绍了生成式工具在文献综述中的高效应用、多模态分析识别研究前沿的方法,以及智能算法优化课题设计逻辑的实践路径。倪教授结合国家级项目案例,深入解析课题申报书撰写的核心要点:问题要精准、技术要适配、学科要交叉。他还通过动态演示展示了AI平台在生成技术路线图、构建文献关联网络和跨学科研究框架方面的实际效果,显著提升了科研效率与质量。
研讨环节中,史亚丹副主任着重强调,数学学科教师应主动拥抱AI技术,将算法建模、智能计算等方向有机融入课题设计,充分凸显数学的基础支撑作用。同时,教师们要善于利用AI工具优化申报材料的逻辑结构与可视化表达,增强项目的整体竞争力。
本次学习会内容紧凑、实用性强,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AI赋能科研的具体操作指南,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教学部科研工作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借助专家的精彩讲解与深入的案例分析,教师们进一步明晰了AI在课题申报与研究中的应用方向,为后续高质量开展科研工作注入了强劲的动能。(文/汪辰 图/汪辰 一审/史亚丹 二审/邓宗林 三审/周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