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科研

科研工作

聚焦技术接受与数字素养,赋能外语教学新发展——大学外语教学部开展学术研修分享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05浏览量:

11月4日下午14:00,大学外语教学部全体老师在励智楼202会议室参与张莹莹老师的研修学习分享。此次分享以“技术接受与数字素养赋能外语教学”为主题,张莹莹老师基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黄芳教授的学术讲座,结合自身思考与实践开展此次交流活动,旨在为我校外语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路径。

122191

作为外语教育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黄芳教授不仅是教育部与UNESCO教师数字能力框架重要参考模型的提出者,更长期致力于外语教育技术研究。在讲座中,黄教授系统梳理了技术接受的主流理论(如TRA、TPB、TAM、UTAUT),并针对当前技术采纳研究的局限进行了深入分析。她指出,现有研究在文化视角融入、教育场景适用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她强调文化因素对技术接受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呼吁学界在跨文化语境中重构技术接受模型。

122192

在教师数字素养建设方面,黄芳教授引用了Gilster、Ng等多位国际学者的定义与框架,指出数字素养的多维内涵:它不仅包括技术操作能力,更涵盖认知批判与社会情感等核心素养。同时,她还分享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数字道德、数字态度方面表现较好,但在数字能力与知识储备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尤其在数字化测评与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一结论也为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122193

基于黄芳教授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我校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张莹莹老师在分享会上提出四项具体建议,以推动我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发展与教学创新落地:一是构建“测-评-培”一体化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数字能力评估与反馈体系;二是加强数字知识专项学习,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补齐教师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测评方面的能力短板;三是搭建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教学经验的互动交流,形成教学合力;四是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工具调研与应用,将技术探索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推动教学与科研双向赋能、协同发展。

本次分享会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不仅提升了我校外语教师对数字时代外语教学发展趋势的理解,更为后续教研活动的开展与教师发展机制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分享会为契机,主动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积极探索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的新路径,共同推动我校外语教学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文/段睿 图/谢萍 一审/辛梦娇 二审/姜玲玲 三审/周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