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师生平等对话平台,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围绕教学常规执行、课堂教学质量、课程考核改革、课后辅导答疑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推动教学管理与服务持续优化,11月4日12:30,通识教育学院在第四报告厅举办师生座谈会。会议由院督导组组长肖海艳主持,学院院长艾艳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周曼曼、副院长田时宇、校院两级督导、各教学部(室)主任、副主任、课程负责人以及来自全校各专业的学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



首先,通识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周曼曼发表致辞。她强调,通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宽口径、厚基础、强素养”的核心载体,其质量提升离不开“教师教得准、学生学得实”的双向契合,而师生对话正是打通这一契合点的关键纽带,为此,学院特举办本次座谈会促进师生双向沟通,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随后,学生代表依次发言,现场氛围热烈而务实。同学们首先主动分享与任课教师的教学互动故事,表达感谢的同时高度肯定教师团队的教学成效。其中,有学生以概率论课程为例,详细讲述了李瑞老师的教学故事,称赞其耐心,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肯定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学生代表也围绕教学细节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有同学认为信息化时代课堂中完全“上交手机”不尽合理,建议合理使用电子设备辅助学习。周曼曼副院长回应指出,当前学生自律性仍有待加强,手机管控是为保障课堂秩序所做的理性选择。关于课后辅导答疑,有学生提出辅导答疑时间与地点安排不够灵活。学院相关负责人当即回应将优化答疑安排,提升便利性。此外,学生代表还建议开设更实用、时间安排更合理的选修课程,并希望教师能在团队作业中加强引导。相关建议均被学院记录在案,承诺将纳入后续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优化方案。

交流环节结束后,学院院长艾艳红作总结讲话。她强调,通识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辨,获得创新思维,使大家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大学生。非常感谢同学们座谈会上提出的课程考核、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院会与同学们“同向同行”,认真研究提出的各项建议,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完善课程设置与课后服务,切实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与通识教育质量,助力学生在通识教育学习中收获成长。
本次师生座谈会的圆满召开,不仅有效增进了师生间的理解与信任,更为学院后续教学改革提供了精准的方向参考,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师生沟通机制,并持续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倾听师生声音,推动教学服务优化与育人质量提升,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更多动能。(文/易思雯 图/徐佳丽 一审/巫丹 二审/姜玲玲 三审/周曼曼)
